清明回家祭祖、踏青,这是我们的传统节日与习俗。
在外工作、学习的您,是不是也已经踏上回家的路程?
清明,是我们对逝去故人的追思与感恩;
此刻,是否更应该珍惜眼前,关心还在身边的父母、长辈。
您知道家中逐渐年老的父母、长辈,听的还好吗?据了解,全世界有近3.6亿人患有听力障碍人群,而中国的听障人数就高达3000万,其中60岁-74岁老人听损患病率达53.7%。
(以上数据来源:华夏时报)
看着是不是挺好玩的?
事实上,这就是老年人听力下降的表现。
听力下降常见表现
◆ 常常需要对方重复刚刚说过的话
◆ 常常会把家里的电视声音开得很大
◆ 常常抱怨听不到电话铃声、门铃声
◆ 常常对周围人的说话“无动于衷”
◆ 变得不爱与人交谈、沉默寡言
◆ 变得脾气古怪——觉得周围的人总在说他坏话(因为听不到周围的人在说什么),或者觉得周围的人总是朝他发脾气(存在重振现象)
除了听力问题自身带来的困扰,听力下降还会影其他疾病的发病。据相关研究发现,听力下降人群相较于正常听力人群更容易发生老年痴呆。因此,老年人的听力问题真的需要重视。
面对听力健康问题,惠耳听力提醒大家:平时多关心父母长辈,做好听力预防;但如果父母长辈真的出现上述听力下降的表现,一定要带他们及时干预!
预防建议
◆ 避免噪声影响:
长期暴露在噪声下,会导致我们内耳毛细胞受到损伤,引起听力下降。建议:①平时尽量避免/减少前往嘈杂环境的场所,如:KTV、大型农贸市场;②处于嘈杂环境中注意持续时间,尽量中途离开休息片刻,也给耳朵一个休息的时间。
(以上数据来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8496487/answer/41090306)
◆ 避免物理性伤害:
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的减弱,身体的各个部位也会变得更脆弱、更易受到伤害。
建议:①经常掏耳屎,其实并不是好习惯,尤其是老年人耳道壁更易受伤,改掉这些小习惯是非常不错的选择;②外耳、头部的损伤也可能影响到听力,老年人平时易摔倒,关注他们居住环境、活动范围,及时处理伤病是非常必要的。
◆ 防止药物性耳聋:
耳毒性药物的使用也是导致听力下降的来源之一。建议:平时使用药物时遵医嘱,避免自行服用各类药物。
◆ 积极治疗身体基础疾病:
据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身体基础疾病,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老年人的听力健康。
◆ 保持愉悦的心情、规律的生活作息。
-END-
重振现象:重振亦称为复响,是一种病理现象。通常所说的重振是指响度重振。
有重振现象的听障者,临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小声听不到、大声受不了”:存在听力下降的情况导致小声无法听到;而接触到较强声时,不适阈(感到不适、无法接受的声音响度值)水平显著降低导致大声受不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重振现象的人常常会觉得我们说法声音稍大就像在和他发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