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听我朋友说他戴着助听器听着可清楚了,怎么我这个戴着还是听不清啊?”这或许是很多听损者都疑惑的问题之一。
事实上,影响助听器效果的因素众多,而听力损失情况不同,助听器效果也截然不同。
那么,哪种情况的听力损失,助听器佩戴之后效果最好呢?我们可以从听损时间、听损程度、听损类型以及听损原因进行判断。
听力损失时间
声音通过外耳道到达鼓膜,带动鼓膜及听骨链振动将声能传递至内耳,被内耳(耳蜗)将声能换成电信号,再由听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最终经大脑辨识,我们便知道了此时我们听到的声音究竟在说什么。
当我们出现长期的听力下降且一直未进行干预,听神经和大脑听觉中枢缺乏声音刺激,会导致听觉中枢对言语信号的敏感度降低,大脑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逐渐退化。此时,佩戴助听器就会面临听到声音但听不懂的情况,效果也不如早期干预的听损者。因此,相比于极重度听力损失,中度、重度听损者佩戴助听器效果更佳。
| 2021年WHO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
在这三种类型的听力损失中,传导性听损就像变窄的传送带,影响声音的传入,此时通过助听器的增益补偿,拓宽这条声音的传送带,效果更接近于正常的听力,助听器的效果也就最佳;而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常常累及内耳的声音感知功能,就像一台出现故障的换能器,输入100%的声能,输出可能只有60%的电能,此时增加输入能量的数量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输出的能量情况,但依然无法达到100%。
不同的听力损失性质,助听器效果不同,自然这些造成传导性听损的因素所导致的听力问题,助听器效果更佳。
儿童助听器 年轻人助听器(特殊隐形定制) 老年助听器 耳聋耳鸣咨询